这篇杂想写在2025年9月8日,这是非常折磨的一天,因为保研公示期今天就要结束,保研名单上传到本科生院在即,但我总觉得还得从几个月之前说起……
今年三月份,考研的同学陆续收到了复试结果通知,我所认识的考研选手,似乎无一例外全都上岸了。其中和我一样CS大类的一位同学22408综合成绩第一上岸复旦软件学院。我本科呢,学一年,玩一年,浑浑噩噩又是一年,时间就这么不经意地流逝过去了,因为还有转专业前的一年,因此在2025年大三下学期的时候,回望过去三年多,似乎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东西,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成果,甚至连朋友都没交两三个。从刚上大学时候的踌躇满志,到现如今竟有些老气横秋,其中心境变化,不足为外人道也。
我这个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复盘的习惯,因为总是不想把过去经历的事再经历一遍,就算是刚考完一门试,我的大脑也会在出考场之前尽其可能地把刚刚考的东西全都忘掉。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年龄到了,记忆力开始衰退,但又在想这种情况似乎在高中就出现,一个十几岁的少年,竟退化到这种地步,未免又要进一步怀疑:我是怎么考上大学的?可惜有些问题,光意识到它们的出现是没什么实际作用的,近期这种情况反而更甚了——我有时候甚至会突然想不起自己今年到底多少岁,再也不像还没上大学的时候,学东西不甚费力,至少自己的年龄可以记得清清楚楚。这是普遍现象吗?还是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?再这么下去,我可能要做好得痴呆的准备。
如前所述,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习惯,当经历一段不满意的时段,我不想要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对自己不满意,是哪个部分没有做好,而是迫切想要一个崭新的开始,似乎这样就可以把之前的一切都抛到身后。我现在隐约想明白了,当我还没有达到一种想要的境界时,一旦回望过去的煎熬,大概会觉得自己未来也是漫长的煎熬。有了这个缘故,我怀疑自己是回避型人格。很可惜,本科期间过的并不如意,具体原因已经不想再拆解了,但可能以后也还是会重提。有时候感觉自己像祥林嫂,一遍一遍向别人讲诉自己的遭遇,渴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同情,不过我所经历的那些在旁人看来是极小极小的事,所以最后的结论大概也会归结到自己心理不够强大、信念不够坚定。好在我并非是逢人就讲上大学的日子里如何如何,这又让我自喜和祥林嫂还是有点不同。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有些过于啰嗦了,但好在这篇文章应该没什么人看,权当自己的一个记录,二十年后的自己再回阅,望博君一笑尔。
总而言之,就是想研究生再换个环境,去一个更好的学校,可惜放眼中国大陆,我能看上眼的就那么几所,而他们之中没有一所是好考的。再加上考研复习开始得太晚,到9月份我已经感觉11408就算复习完了,也不见得还有政治和刷题的时间,整体把握只有三四成。考研这个事,说到底还是小马过河,毕竟上了大学以前认识的各位同学连专业都不一样了,情况相差自是天差地别,我认识的同学都上岸确实给了我很大的鼓励,但前不久询问一个发小,发现他竟然去年考研失败现在家中二战,我才惊觉,考研似乎并非那么简单。参考别人的经验对比自身,我觉得我并没有考上复旦的那位同学强大的自驱力,他虽然高考结束去了一所双非,但总的来说,他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经历应该比我这个985充实,不断的正反馈会激发一个人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,有时候可能一个坎儿没跨过去,稍微懈怠了,就是不断的负反馈把人拉向深渊。可能他确实心里有一股不甘的劲儿,也对计算机有深厚的热爱?不管怎么说,我的大学和他的大学相比,我更想去他的大学,因为我总怀疑985上课和普通一本的老师上课没有太大的区别,最影响学生成长的,是大学里的氛围。我自从转专业到计算机之后,似乎就是不断在深渊中挣扎,一方面觉得自己很痛苦很堕落,另一方面又没有做到努力彻底改变现状。至少上课时的状态已经明显不同于大一,开始在课堂上拿出手机了,当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,没有想着做一点有意义的事,只是习惯性地拿起手机,百无聊赖刷几下,又感到一阵空虚。上了大学,遇见来自五湖四海的人,也让人充分意识到物种的多样性,对于某些生物,骂了无数次,已经没有心气再骂了。以后再写一篇大学期间的心路总结吧,这里就到此为止。
我想我确实是有名校情结,心里有非常强大的渴望想要上一所顶尖高校,可我将这件事与一位朋友谈论时,他的一句话让我不得不再思考——你想考个好学校说到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,本质上是因为你现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。或许很多时候都是这样,自己的思路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,别人一句话反而能把你从这个圈里拽出来。是啊,我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,即或是真的考上了一个好大学,如果研究生还是没有做出什么成果,那唯一拿得出手的还是学历,其实也是一件挺可悲的事。
9月3号辅导员的劝说下,我又给自己降低了要求,我不必去考那么好的学校,留在本校选一个好老师也是可以的。主要是她说可以帮我联系一下学院的L副院长,此外如果考研失败,对我来说需要承担的代价就有些太重了。我和L副院长有过一些短暂的接触,心想他的学术水平应当是不错的,人也挺好,如果可以做他的学生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。可惜事情并不如我和辅导员想的那么简单,因为联系得太晚,他已经没有了硕士的名额。因为9月4号需要在推荐表上签字,而经过辅导员3号下午的一番劝诫,我又咨询了一些学长和朋友,此时才决定要保研。9月3号当天晚上我又联系了学院另外一位H老师,他是正高级,按理说是有直博名额的,但他说今年只有专硕,4号早上他约我到办公室聊,原本约的是9点,结果到了之后他又临时改到了10点,我心想他可能没有那么重视,经过一番交流后他表示觉得我挺好的,但名单都还没定,他想要等到九推再最终确定,要是后面有意愿继续去他课题组或者有别的选择一定要告诉他。我觉得对于这些老师的说法把握不准,又问了去年在他那里读研的一位T学姐,她表示可能是因为H老师曾有一年被鸽穿,因此不敢轻易许诺名额。如此一来就有了极大的不确定性,因为我并不确定我排在H老师的list里的什么位置,到底有多大的把握?再有就是学校今年取消了学硕,但H老师对于专硕和学硕的要求是同样标准的,往年学硕的学费是8k,我是30k,说实话有点接受不了。因此想了一晚上决定干脆直博,反正都是要发论文,直博至少可以cover学杂费,不用在向家里要钱,因此在4号中午给L副院长发了邮件,5号看到了L老师回复,他是大导师,可能他已经没有直博名额,因此让组里的另一位C老师来考察我的能力水平,我准备C老师如果考察过了,就告诉H老师这个消息,也不会影响他招生。5号下午一点多加上了C老师的微信,两点钟给她发了一封简历,巧合的是,也正是这个时候,H老师发信息说打算让他手底下一位博士先和我接触,问我意下如何,因为C老师那边一时半会儿肯定不能给答复,H老师这边也不好一直不回消息,我只好在没有任何后路的情况下,告诉H老师我应该要去读直博,所以不会去他那边了。
再说回C老师这边,她本来说5号晚点和我线上交流一下,到了晚上八点又将时间推到第二天早上,也就是9月6号的十点。上来先是让我先自我介绍,我这点自我介绍做得不太好,因为当时觉得自己的东西都已经在简历上呈现了,所以基本上简历上有的我都没讲。然后就是她开始问一些项目,然后让我讲一下我掌握的技能已经人工智能中一些经典算法,我觉得除了QLearning确实讲得有点不太好,其他总体都还是可以的,大概聊了一个小时,结果到最后C老师说我的科研经历太少,她对博士的要求会更高一点,总之就是把我拒了。
后来再回想去找L老师的经历,其实不难发现人家一开始就不是很想要我,如果不是辅导员强力推荐说要给我一个机会,他大概率是不会回我邮件的,总之是人情上给了辅导员一个面子,因此也难怪在知道我科研经历较少的情况下还是面试我,面试结束又以科研经历太少为缘由拒绝。我后来又给C老师发了长长的微信表明自己的优势和决心,可惜她不为所动。当然我理解年轻老师面临的非升即走的压力,自然是希望博士是很厉害的学生可以帮他们写很多论文,而从我本科经历来看,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,被拒绝也是情理之中。只是这样一来H老师也不好回去再找了,到6号中午我就又回到了没有老师要的状态。
虽然已经签了字,但学院的公示截止日期是到8号上午的11点,这也就意味着到8号的11点之前我还是可以放弃保研资格而去准备考研的,6号一点多我又下单了新的考研复习资料,但同时也再想找一找老师,等到下午三点钟的时候,我又联系了学院一位做强化学习的W老师,为什么之前没有联系他是因为他被调去了别的研究院,今年在计算机学院没有招生名额,那我去的话就不能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,且那个研究院的专硕学费更是夸张,一年50k。不过到这个点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,我对自己说,不论专业代码如何,只要读博期间好好发论文,未来都是一样的。除此之外又去联系了另外一位研究方向偏底层,做OS研究的S老师,说实话我对这个方向不是很感兴趣,但是要想找到老师也只能先问问看了,果然后面S老师说我的研究兴趣和他的研究方向不匹配,让我再找找别的老师,我又听闻S老师十分严厉,说实话要是本来就不感兴趣又有很大的科研压力,那恐怕会读得很痛苦,但也因为另外一个原因,W老师在我不懈地追问下表示他愿意和我聊一聊,因此S老师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。
W老师一开始想让我报工程博士,我感觉读工程博士纯坐牢,风险比学术博士高得多,于是我一再表明想和他做研究,他才同意7号早上和我聊一聊。7号上午十点钟我约了腾讯会议,W老师叫了另外一位H老师来面试,因为本科确实没有跟着他做过科研,所以尽管还是努力争取但心里还是清楚可能概率不大。整个过程也大概面了一个小时,然后他说后面会再联系我,反正等了一晚上没有回复。再过一天,也就是8号了,前面说过,8号11点的时候公示就会结束,正式保研名单就会由学院上传到本科生院,那个时候就不能再放弃了。我给W老师发消息,不回。我只好直接去他办公室,好在他在办公室,不过在开会,我只好等他把会开完,这个时候马上就要到十一点了。他大概告诉我,他更想招一些交叉学科的学生,表示计算机学院并不是只有我一个同学找他,还有别的同学,让我再问问别的老师。我在来之前就想好了,要是W老师也不要我,那后面再找到别的老师的可能性也很小,我就马上联系学院要放弃保研,就算是去读专硕,也大概率是等分配,因为专硕的名额实际上早就被其他学生联系好了,读直博是一条风险很高的路,因此选择的人比较少,我也才有机会。于是从W老师办公室出来,我马上又去了副院长办公室,告知他我要放弃保研,随之在教务签放弃保研承诺书,我还拍了照片给朋友看以告知他们我的决定,此时辅导员也知道了我放弃保研,尽管她之前劝过我不要放弃,但最终还是尊重我的决定,并准备去通知下一位同学。我也给我妈打了电话,说辅导员待会儿可能会给她打电话,让她说知道这个情况就好。好在我父母一般都会支持我的决定,尽管她也想劝我保研,但我心意已决的时候,她也不好再劝。中午和辅导员和家里人打了电话之后,就背上书包准备去图书馆了。就在这时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……我现在想确实非常dramatic……
我刚到图书馆门口,W老师给我发微信了,他说我要是下定决心要报他那个专业,可以试试,但是自己要想清楚,这无疑是释放了一个愿意给我机会的信号,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,不知道该怎么办,一个声音告诉我直接回复W老师我已经放弃保研,另外一个声音是马上杀回教务撤回弃保申请。我又给辅导员打去了电话,辅导员雷厉风行,在我还没做出选择的时候马上联系了学院的老师,说要撤回我的弃保申请,让我马上到教务给老师确认。于是我往图书馆放了包,又马上赶回教务。到了教务那,只给我8分钟的时间思考,其实根本不能思考,因为根本不知道W老师的话到底表达了多大的接收我的意愿。这8分钟可能是我整个保研阶段最煎熬的8分钟,但最终还是撤回了弃保申请。终于下了决定,整个人就摊在了教务办公室的沙发上,但此时还不能闲着,因为计算机学院的报名9月10号截止,W老师所在的研究院报名14号截止,我最好还是能在10号之前将两个报名都完成。报名直博需要有专家推荐信,因此在8号晚上的时候我又联系W老师希望他能帮我签字,同时又联系了H老师和之前做项目的J老师希望能帮忙签一封专家推荐信。我先前拒绝了H老师,再找他签字,一来是想看看他对我有没有意见,二来也确实不好找别的老师。总之H老师很爽快地答应帮我签字,但要签纸质版,于是我又去了H老师的办公室,此时他看到我推荐信上的内容,问我为何要去研究院,我说因为之前L老师那边把我拒绝了,我现在要读直博没有别的去处,此时H老师又对我抛出了橄榄枝,表示要是我想读直博并且他有名额的话愿意接收我,这个时候我心里就更加倾向去H老师那里。
H老师立即给学院另外的老师打电话了解今年直博名额的情况,那位老师没有明确的答复,但是H老师估计可能是介于有名额和无名额的边缘,我问他去年有没有,他说他去年有,而且自我感觉今年经费还可以,我想现在既然取消了学硕,应该是会鼓励直博,今年H老师名额应该会有的才是,但后来我才发现我想的实在有点太乐观了。
既然两边都联系了老师,接下来几天就是准备复试,研究院的复试占分情况没有说,但是计算机学院的复试成绩占比是机考 : 英语 : 综合 = 2 : 2 : 6,研究院和计科院的机考都是同一场,老师说我考一场的成绩两边都算,估计可能占比情况也差不多,9月17号下午参加了机考,两个小时,最后得分是290/500。机考服务器有点糟糕,同时参加复试的大概有一百来个,也可能是我那一台电脑的问题,进入题目页也有点卡,有时候提交会卡很久。好在成绩特别优秀的只在少数,我的成绩虽然不足以脱颖而出,也不会拖我的后腿。
9月18号参加研究院的复试,复试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没有回答好,但整体感觉还可以,英语面感觉应该是优秀的水平,况且研究院的博士只报了6个,有5个录取名额,因此我觉得应该比较稳。事实证明我又一次想错了,9月19号早上面计科院,专业问题我感觉比在研究院答得还糟糕,但能感觉到老师尽力在捞我,没有问太压力的问题,我后面也去问了H老师,他说老师们问的都是一些很好的问题,让我别担心。19号下午三点多,我收到了研究院的邮件,复试成绩出来了。我在直博生中排第四,我以为有了保底,结果再仔细一看,复试成绩59.72……我又去了研究院那边,问当时负责报道的那个女人,没有60分是不是会被斩杀?她一副对我特别mean的神情,回复大意是:你报直博,复试60分是基本要求,你连基本要求都达不到,你有什么资格被录取?我一向不喜别人对我如此轻蔑,扭头就走了,回去的路上还在反思,我当时复试当真那么差?往回走的时候,室友给我说计科院的复试结果出来了,打电话通知的。因为回去正好可以经过教务,所以我就直接去办公室问了,当时手机处于勿扰模式,教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正在等电梯,没接到。到了教务,教务老师给我说我被计科院拟录取了,我心想研究院那边不要我,我就留在本院读直博了。
20号下午,计科院公示了,我这才发现我拟录取专业代码是0854而不是0812,于是赶紧去联系H老师,他表示不清楚,我又去问了别的老师T,才知道原来报直博并非是复试过了就直接录取了,而是需要征询博导的意见,此时我就急了,我以为学院问了H老师但他没给学院回复,就希望他去联系学院说要接收我,但他这时就不回消息了……到了晚上,负责研究生推免招生的D老师给我打来电话,告知我情况:原来H老师今年根本没有博士名额,她让我去联系看看别的老师或者别的学校,如果最后实在没有满意的老师,放弃了保研资格,虽然对学院有很不利的影响,但学院也不会强迫我随便找个学上,名额浪费了也就浪费了。这点还让我挺欣慰的。和D老师通完电话之后,我才给H老师又发了消息,表示因为他没有名额所以没有成功到他组里的遗憾,此时H老师直接打了微信电话过来,我给他说明了情况,表示学院还有哪些老师有直博名额,我或许还有机会。在我提到的几个老师中,H老师把我推荐给了一位他相对熟悉的Z老师,于是21号早上,Z老师约我到他办公室交流,总体谈下来我的感受就三点:1. Z老师脾气差,要是学生不积极与他沟通,或者平时敷衍了事,他会骂人;2. Z老师很负责,不论硕士博士的论文都是亲自在改,甚至是亲自在大修;3. Z老师为人正直,能力很强,但social欠佳,也可能是不屑于和别的老师social,因此在学院老师中比较边缘。总体感受下来,我感觉还是不错的,虽然这个时候我也没有别的选择可选,对于第一点我完全无所谓,因为老师骂人肯定是对事不对人的;对于第二点我则非常看重,因为以前也想过提前进组,但是老师的关注度不高,基本不过问,而是让博士带,众所周知博士一般都是很忙的,所以带一段时间也就偃旗息鼓,当然也和我自己懈怠有关,别人一段时间不来问问进展我也就将之抛到脑后了;对于第三点,我也更看重老师的水平,能不能带我发paper,我自己也感觉老是和别人搞关系是很累的,因此在我这看来可能也不痛不痒。
和Z老师聊完之后,他表示也愿意接收我,我也愿意去他的组,所以带我去看了实验室,第二天也就是22号填志愿的这天,我就将电脑搬到了工位上。